手机版 出乎意料网
如果顺由人出自本能地争夺利益,没有辞让、没有忠信、没有礼义,人将重回野蛮状态而不能实现有序的文明社会。
12 李晨阳教授也提出,在荀子看来,通过礼的有效节制,欲望的增长可以促进物资的生产,物资的供应可以满足欲望。(《荀子·致士》)临事接民就是履行公共职责的为政者处理公共事务,荀子主张为政者要以义变应,宽容恭敬地对待民众,以教化为先,在处理事务时中和察断、选贤斥奸、赏罚分明,这样公共事务就能够得到妥善处理,政令也能畅通,民众也能过上好的生活。
相高下,视肥硗,序五种,省农功,谨蓄藏,以时顺修,使农夫朴力而寡能,治田之事也。《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富民之治依赖于王者之法,荀子指出:王者之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人们必须结成共同体才能在自然中生活下去。
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安之者,是安天下之本也。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是谓小康。
] 但是,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农村公社的长期存在、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并非原始时代独有的生产方式。儒家仁爱观念与关乎公共领域的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是:差等之爱会引发利益冲突,而一体之仁能解决利益冲突问题。] (2)西周封建的非专制政治。[ 参见黄玉顺:《荀子的社会正义理论》,《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3期,第135–141页。
但用它来指称中国中世纪的政治社会,则完全是一个误会,因为中国中世纪的皇权帝国政治,恰恰是‘反封建的,这是‘汉承秦制以来的基本事实。这种逻辑正在成为学界的一种理所当然、政治正确的思维方式,实在值得警惕。
[ 黄玉顺:《直与法:情感与正义——与王庆节教授商榷父子相隐问题》,《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6期,第109–117页。恰恰相反,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分析,确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道路问题,否则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也不会长期围绕这个概念争论不休。在中国传统的政治社会中,‘封建与‘专制是对立的,前者是分权的列国,后者是集权的帝国。一次是李鸿章所谓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即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大转型——从皇权时代的家族社会转变为民权时代的市民社会,于是民主制度才是正义的。
刚才提到的‘三纲,就是皇权专制制度的核心纲领。[ 黄玉顺:《儒学为生活变革而自我变革》,《衡水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第4–9页。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政权体制。其实,马克思所描绘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最突出的特征,乃是公有制与专制的结合。
马克思最典型的论述如下: 在大多数亚细亚的基本形式中,凌驾于所有这一切小的共同体之上的总合的统一体表现为更高的所有者或唯一的所有者,因而实际的公社只不过表现为世袭的占有者。然而其政治体制却不是专制。
] 这派观点可以追溯到20世纪前期,郭沫若……1936年他在《社会发展阶段之再认识——关于论究所谓‘亚细亚生产方式》一文中,又对自己的观点稍作修改,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是‘奴隶制以前的阶段的命名。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道路的儒家正义论思考 根据上述儒家正义论的基本原理,追求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不可能、也不应当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道路。上文谈到,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涉及的主要是西周的宗族王权封建社会及秦汉以降的家族皇权专制社会。] 有学者进一步指出:讨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性质必须从分析《序言》的主旨入手,即《序言》所阐明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是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的,所揭示的历史客观规律贯串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是历史的普遍规律。西方也是如此,例如古罗马共和制便是贵族共和。[ 黄玉顺:《文化新论——文化儒学商兑》,《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9期,第169-179页。因此,‘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原始所有制形式并非亚洲所独有,而是也存在于‘欧洲各地。
马克思说亚细亚生产方式乃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之一,这里表述的社会形态显然并非特指欧洲以外的任何地方,而是遍指整个人类社会。笔者曾讲过:王权制度并不具有皇权制度那样的‘专制性质,而是一种具有‘共和性质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下,王者并不拥有后来皇上那样‘乾纲独断的政治权力。
然而考察发现,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公有制与专制的结合这个基本特征,既不能对应于周秦之变以前的、殷周时代的封建社会,也不能对应于周秦之变以后的帝制社会。志纯、学盛:《怎样理解马克思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世界历史》1979年第2期,第15?21页。
与家族生活方式相匹配的是家族主义伦理和家族主义政治——皇权专制制度[ 黄玉顺:《不辨古今,何以为家?——家庭形态变迁的儒学解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第46–56页。],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
这在‘五形态中往哪儿摆呢?你说它是‘原始社会吧,它又充满‘剥削压迫,你说它是‘奴隶社会吧,它又没有‘私有制,而且马克思明明是把它摆在初始位置,而不是继‘原始社会之后的‘第二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版,第22页。然而其所有制却是私有制,而不是公有制。[ 黄玉顺:《国权与人权之纽结——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辨正》,《鹅湖》2020年第2期,第3–13页。
为此,有必要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与中国社会的历史实际加以对照。本文无意评介这些争论。
……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也可以说,既然中国古代就逐步形成和实施了君主专制,难道任何改进不应该以此为基础吗?既然人类曾经实行奴隶制度,难道任何改进不应该以此为基础吗?既然人类曾经都是猿猴,难道任何改进不应该以此为基础吗?我们注意到,不少人都死抱着这样的荒谬逻辑:中国的传统一向如此这般,所以中国的现在和将来也理当如此这般。一、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本义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国际国内政治思想界和学术界一直争议不断(从1920年代到1980年代)。
笔者曾多次表述如下看法: ①宗族王权封建社会——商周 (第一次社会大转型——春秋战国) ②家族皇权帝国社会——自秦至清 (第二次社会大转型——近现当代) ③现代社会 [ 关于中国社会历史分期,参见黄玉顺的多篇文章,尤其是:《论儒学的现代性》,《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6期,第125–135页。中国社会的西周时代是确切意义上的封建社会。
] 无论如何,就马克思本人的表述来看,明明是把它摆在初始位置,即是指的第一种形式或第一种情况,亦即人类经济社会的第一种形态,这是显而易见、毫无疑问的。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多,毋庸赘述。为什么会这样?这其实是由儒学自身的基本原理决定的。[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版,第42页。
这种土地公有制的最典型的表达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参见:童书业:《论亚细亚生产方法》,《文史哲》1951年第4期,第14?17页。
一句话,就是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研究问题。……这种‘公有实质上是王室宗族内部的‘共有。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征,学界有种种归纳总结。
Copyright (c) 2018-现在 XML地图html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17 刘宗周:《大司成芝台陈公传》,吴光主编:《刘宗周全集》第4册,第283、287页。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企业网站源码 pbootcms教程 八戒站长 空间域名 海纳吧 三合一建站 多城市分站1